进入信息时代以后,一切都为之而改变。物流、信息流、资金流、数据流、知识流在流通,第三方计量检测机构,时空被压缩,地球变成了一个小小的村落。信息化发展之快远远超出人们的想象。网络科技的发展颠覆了许多传统思维和经营模式,第三方计量检测,并对传统生产形式和组织形式提出了挑战。
传统的计量器具多是在狭小的实验室内进行量值传递,但进入信息时代后,通过互联网,可以对生产现场的计量装置、超大输油管线以及核i电站的自动仪电控制系统等开展远程校准;以往,家中的电能表是由电力部门人工抄表,但采用智能电表后,不但可以实现远程抄表,甚至可以把电表、水表、燃气表集成在一起抄表。
校准不具有强制性,属于组织自愿的溯源行为。这是一种技术活动,可根据组织的实际需要,评定计量器具的示值误差,为计量器具或标准物质定值的过程。组织可以根据实际需要规定校准规范或校准方法。自行规定校准周期、校准标识和记录等。校准的主要依据是组织根据实际需要自行制定的《校准规范》,或按照《国家计量技术规范》(JJF)的要求。在《校准规范》中,组织自行规定校准程序、方法、校准周期、校准记录及标识等方面的要求。因此,《校准规范》属于组织实施校准的指导性文件。
2018年11月16日,第26届国际计量大会(CGPM)在法国巴黎召开,计量检测机构,这是被科学界和世界媒体同行誉为翻开人类科技发展新篇章,具有跨时代、里程碑意义的一次科技盛会。在这次会议上,经包括中国在内的53个成员国集体表决,全票通过了关于“修订国际单位制(SI)”的1号决议。根据决议,质量单位“千克”、电流单位“安培”、温度单位“开尔文”、等4个SI基本单位的定义将由常数定义,于2019年的世界计量日——5月20日正式生效。加之此前对时间单位“秒”、长度单位“米”和发光强度单位“坎德拉”的重新定义,至此,合肥计量检测,国际计量单位制的7个基本单位全部实现由常数定义。这是改变国际单位制采用实物计量的历史性变革,也将成为人类科学发展进步中不会被忘记的一座里程碑。有自媒体在报道这一历史事件时写道,“2018年11月16日,貌似平淡无奇的一天,人类文明悄然度过了一个关键节点”。